长安汽车下豪言:2025年销量达三百万辆,新能源占35%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长安汽车下豪言:2025年销量达三百万辆,新能源占35%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长安汽车下豪言:2025年销量达三百万辆,新能源占35%”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安汽车下豪言:2025年销量达三百万辆,新能源占35%

长安汽车下豪言:2025年销量达三百万辆,新能源占35%

日前在“2021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中,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先生发布了长安汽车“新汽车,新生态”的品牌战略,其中提出三大新目标:到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5%;2030年打造成为世界级品牌,销量将达到45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0%。

长安汽车不是国内第一家自主品牌宣布“2025计划”及“新能源目标”的品牌,但凭借UNI系列和CS系列终于迎来销量增速陡升的长安汽车日后到底要如何实现目标?其新能源方向又将如何前进?

2025年销量达300万辆能否实现

回望长安汽车近年来的品牌战略,2017年,长安汽车正式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在“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的推动下,坚定不移地将新能源和智能化战略作为未来转型发展的两驾马车,让长安汽车在巨额投入之后逐渐开始进入收获期。

据长安汽车公开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20年销量成绩突破了150万辆,跨入了新一轮的上升通道。今年1~7月,长安集团汽车销售突破了100万辆,同比增长了46%,其中仅长安汽车品牌销量即达到45.4万辆,同比增长54.1%。

从长安汽车自“疫情年”到现今的销量增速来看,自主品牌已经撕开了合资品牌的“包围圈”,续不断且愈演愈烈的“芯片短缺”危机,对于合资、豪华品牌的影响相对更大,而中国品牌应对此事则相对更加灵活;其次,中国品牌领军企业率先回暖,发挥出了较为明显的头部效应。

若长安汽车保持如今的销量增势,甚至可提前完成300万辆的销量目标。

新能源方向如何进发

从长安汽车在未来五年的投入来看,我们既能琢磨出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之路是如何前进的。长安汽车在科技生态大会上表示,未来五年,长安汽车预计全产业链累计投入1500亿元,打造科技公司技术生态,加快构建软件和智能化能力。此外,长安汽车还将积极引进和培养大批的智能化软件人才。预计到2025年,智能化软件人才占比达到50%;同时大力引进领军人才,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高地。

长安汽车预计将巨大资金量的投入,针对在了智能化的方向,此外朱华荣先生通过线上连线方式,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先生、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先生一起,揭晓三方联合打造的阿维塔科技旗下首款高端智能电动中型SUV——阿维塔(内部代号E11,未正式命名)的局部造型。

据长安汽车的说法,作为新时代智能终端,E11不仅拥有独特的造型设计,还搭载了华为HI(Huawei Inside)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宁德时代最新的电动化技术,为用户营造充满温度的人性化智能体验。“这也诠释了“阿维塔”所代表的含义,即为每一位用户打造在智慧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成为懂你的智慧化身。”

从这方面看,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道路上也选择了同行自主品牌一样的做法:成了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而长安汽车现已成立的阿维塔科技公司,将新品牌搭载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创的、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架构,致力于打造最强“Smart EV”产品矩阵。

在纯电动新平台方面,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将携手发挥各自在整车集成、软件科技和电池领域的优势,共同打造CHN平台;另一方面,长安汽车会进一步升级EPA0、EPA1和EPA2,形成SDA平台架构,未来三年,将开发轿跑、SUV、MPV以及其他形态的新物种,共11款全新产品。

汽车网评:长安汽车成为世界级品牌的目标不远

其实无论是纯电动平台的研发,还是对智能化架构的畅想,朱荣华先生表示:未来的比拼最终是人才的比拼。到2025年,长安汽车智能化软件人才占比达到50%。其实自主品牌在转型过程中,与其说是人才的比拼,不如说是整个体系整合效率的比拼。

而销量增速的高涨和预计对全产业链1500亿资金的投入,都是长安汽车到2030年想要成为世界品牌这一目标的支撑。从个人对自主品牌的情感上看,这是小编期许的,从长安汽车此前的种种布局和战略方向而言,长安汽车足以未来可期。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长安汽车下豪言:2025年销量达三百万辆,新能源占35%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