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德国MP-18冲锋枪,民国时的仿制品,被称为“花机关枪”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德国MP-18冲锋枪,民国时的仿制品,被称为“花机关枪””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国MP-18冲锋枪,民国时的仿制品,被称为“花机关枪”
“花机关枪”,被认为是枪管外的散热筒上,开有多个圆孔而得名;也称“花机关”、“百格门”、“伯格曼”、“冲锋机关枪”,粤军戏称其为”猪笼机”,川军中戏称其为“虼蚤笼笼”。
此枪,是民国20年初,对仿制德国MP-18“伯格曼”冲锋枪的称呼,真正从一战战败国德国原装引进的MP-18冲锋枪,在中国军队中的装备数量并不多,其数量可以忽略不计。
原版德国MP-18“伯格曼”冲锋枪,发射9x19mm鲁格手枪弹,采用1只32发蜗牛型弹鼓供弹,而中国军队装备的“花机关枪”,则大都采用20/30发直弹匣供弹,国内军队鲜有装备德国32发蜗牛型弹鼓。
一战以后的20年代开始,中国的上海、金陵、汉阳、沈阳、大沽、巩县等兵工厂,都曾陆续仿制过德国MP-18“伯格曼”冲锋枪。
此后,几乎所有的实力较为雄厚的军阀控制的兵工厂和修械所,都一窝蜂似的生产此枪,虽然出品甚多,但枪管却被改成了7.63mm、7.65mm口径,不再仿制德国原版的9mm口径。
当时,中国军队的基层军官和卫队成员,普遍装备7.63mm毛瑟军用手枪,即民间俗称的驳壳枪,就是10发弹仓供弹单发射击的那种;营以上军官则普遍装备7发弹仓供弹的7.65mm的“勃朗宁”M1900/1903手枪。
在中国军队中,这两种7.63x25mm、7.65x17mm手枪弹存量最多,上述兵工厂就没有依样画葫芦地仿制9mm枪管和9mm枪弹,等于仿制MP-18冲锋枪时,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没有照搬照抄原版枪的9mm口径。
在民国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花机关枪”,实际上就已经不是德版的MP-18“伯格曼”冲锋枪了,用7.63mm、7.65mm口径,取代了原型枪的9mm口径。
此外,用20/30发直弹匣,取代了原型枪的32发蜗牛型弹鼓。另外,天津大沽造船所和青岛兵工厂仿造的MP-18则是将原置于枪身左侧的供弹部位,改在了枪身的正下方。
“花机关枪”,携带方便,火力凶猛,能连发射击,在近距离有效射程内,其对外的火力输出,在普遍使用5发手动步枪的年代,堪称是战场上步兵的“收割机”,这个说法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朱德,“红军之父”,对10发供弹的“驳壳枪”,特别是30发供弹的“花机关”非常青睐。在井冈山时期,他的一个警卫班,就装备了清一色的“花机关”和“驳壳枪”。
每遇战斗的危急关头,朱德甚至亲手操起“花机关”参与冲锋,也常让警卫班用“花机关”和“驳壳枪”狙击敌军,掩护红军总部机关的转移。
大渡河战斗中,中央红军第1军团第1团的第一波勇士17人,每人配备一把“驳壳枪”和一支“花机关”,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凭借“花机关”和“驳壳枪”强大的输出火力,攻克了对岸的守军工事,大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德国MP-18冲锋枪,民国时的仿制品,被称为“花机关枪”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