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自动驾驶有错么?车本身没有错,有错的一直只是人而已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自动驾驶有错么?车本身没有错,有错的一直只是人而已”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动驾驶有错么?车本身没有错,有错的一直只是人而已
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自动?
根据词典的解释:
“自己主动;出于自己心愿:自动报名参加。
不靠外力的:自动燃烧。
指器械通过自身的装置而活动:自动传输。”
其次,汽车有错么?没有错,有错的是人!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
我之前说:“有错的是人!”原因很简单,车,毕竟只是机器,执行的是人的指令和操作。
这句话并非单单是指车企工作人员有错,驾驶员的过错也是不可推卸的。车企不能误导宣传营销,消费者更不能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
汽车是一台论吨计算重量的东西,驾驶人如果放纵这么一台机器高速行驶,即便是单方事故也不是什么好事。车一旦加速起来就是不只是自身的重量,还有动能的影响,是需要驾驶员严格注意加速的!
自行指的是自身装置而运转,丰田汽车日语这么写——トヨタ自動車,怎么日本的丰田车主就没搞成无人驾驶?
这一段非得拎出来解释,是因为有的人居然拿自行车说事,自行车把控方向的是人,放开车把会骑车的人多了,谁管这个叫自动驾驶了?
那我再反问你自行火炮是什么意思?自行是自身的装置,不借助人力或者畜力推拉。
要说一切的开始,就得追溯到造车新势力们的踊跃加入,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老总们在发布会上各种雷人,回顾这些历史,就像是潘多拉打开了那个盒子。想想当年的赛麟汽车意气风发,包下了鸟巢开发布会,还请了吴某某来表演节目。如今王总拉黑了半个车圈滞留美国,声称机票一直不好弄,吴某某作品下架,代言全解,真是令人不胜唏嘘啊!
这只是造车新势力们荒诞行为的冰山一角,诸如试车用假临牌这种笑话还有很多。
特斯拉一马当先
特斯拉自带流量,其老总马斯克更是全球范围意义上的网红。
马斯克没少在自己的推上转发有关车主使用其辅助驾驶的视频,马斯克当时却没有告诫他们这是L2级辅助驾驶,做不到全速域自动驾驶。
特斯拉的驾驶辅助系统有两种,一种叫AP,一种叫FSD。前面我专门做过一期文章批评特斯拉的驾驶辅助系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当然也是避免杠精出来说我不提特斯拉。消费者心里面其实并不了解这种东西,他们总认为带着自动两个字的东西就该是无需人工介入的,就像他们见过的自动化工厂一样。
可事实上,至今所有量产投入市场的私家车都是消费者承担责任,你出了事最终还是你自己担责。生活不是游戏,不会有开挂少年柯南带着你闯关到最后,实车的碰撞后果往往是比专业的碰撞测试机构还严重,因为你的碰撞速度和角度并不和实验一模一样。目前消费者笃信自动驾驶出事故已经有很多起,特斯拉被监管机构调查也不是第一天了,我认为无论中英文层面特斯拉都应取消自动或者暗示自动驾驶的字眼。
另一方面,我并不认为大多数消费者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能超越厂家高薪雇佣的各类专业人士。在他们拟定的专业用词和免责声明面前,只有细细品味每个字眼才能保证自己不出岔子。但很遗憾的是,很多人买车回来并不会仔细阅读车主手册而是像安装软件一样忽略厂家的声明和劝诫。太长不看并不是可以忽略的借口,很多问题其实用户手册就写了怎么解决。小白如果看明白用户手册就会明白自己的车什么条件能正常工作,出问题该去哪里解决,也不会被黑心修理店老板坑得找不到北。
根据CNNIC的网民学历调查结果,网民的学历并没有投票结果统计得那么高。如果真的是本科遍地走,那么特斯拉AP引发的交通事故他们也应该能看懂英文报道,结果现在大家也看到了。
亲们,回忆下高中课本的内容好不好?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
无条件对你好的只有父母,而不是什么造车公司老板。
造车新势力轮番上阵
造车新势力从2015年就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走,消费者没有热捧,反倒是投资人一片叫好。只要老板们敢造车,投资市场一片叫好,做几个PPT连实车都没有,2021年仍能带动公司股价上涨。
造车新势力比起老牌传统主机厂缺乏底蕴和文化,他们采用的是所谓“互联网思维”,有一些新能源车主信赖他们,认为他们是乔布斯第二,这家公司会和当年的Apple一样前途无限,甚至能颠覆人们的认知。
但是乔布斯的经历已成了往事,雷布斯的车2021年刚决定要开造,造车新势力们不只是在造车,还在塑造偶像化的饭圈。
比如说某些蔚来车主,对待批评蔚来的车评人或者网友,那简直像是数据女工们所谓的“反黑站”,容不下一丝一毫的批评,只有偶像的努力被肯定才是他们需要的。你以为我只是批评蔚来么,新能源汽车粉丝趋势一点不比流量明星差。前有特斯拉车主买奶茶应援,后有蔚来500勇士联名,但是受益的真的是车主么?
至今所谓造车新势力的优秀基本表现在股价上,如果按照某些跨行业搞车评的数码KOL们的逻辑讲,那么最安全的汽车莫过于恒大汽车。恒大汽车目前仍是中国造车新势力里面零事故的纪录保持者,可谓空前绝后了,建议这些数码博主赶紧去体验一下。
新能源汽车老总套现的不少,卷款跑路的也有,靠造车新势力实现财富自由的只有马斯克一人。如果你相信一群连债务都没解决的人是为你好,不如想想贾跃亭当年的乐视电视会员,50年后你还在看着乐视电视么?
很讽刺的是,至今声称下周回国的贾总还是供应商和债主的希望,除了期盼贾跃亭造车挣钱回来还债,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辅助驾驶局限性在哪
电影中常常有反派抓住程序员,要求给几分钟,把控制程序改成我想要的模样。但是回归现实,时间再给半个月程序员都不一定能保证调试好,大型程序的代码和调试多难,你可以随便咨询任何一个程序员。正如一些自动驾驶从业者说的那样,写过代码才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想想你的手机再到电脑,或者说一个软件,定期会有推送催你升级版本来debug,谁敢保证这车机没bug?要是小概率故障,你要几百上千次试验才能复现问题,但命只有一条,不可能像街机一样投个复活币就满血归来。从国外的优步自动驾驶测试再到国内的G4高速特斯拉撞上作业车,一起起事故之后还有车主前仆后继地往坑里面掉,让人被雷得不轻的还有车主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居然敢拍“无人驾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种幸存者偏差实在是不可取,这种开法出事是早晚的,万一前面有一辆车趴窝了,大概率会造成追尾事故。
买车前车主们大肆谈论车辆安全性,买车后却用安全带卡扣和配重环,甚至不惜用种种办法骗过厂家的检测手段,真可谓是说一套做一套。连鞋都不穿就躺下了,一旦有紧急情况,人工介入都十分困难,在海外这是要被认定为鲁莽驾驶的。
超长行驶里程和互联网巨头入局并不能保证自动驾驶的绝对安全。
谷歌自动驾驶汽车2012年就完成了30万英里(约合48万公里)的驾驶测试,可是美国时间2016年9月23日,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测试车与一辆商务货车撞上了。这四年来,谷歌依旧在做自动驾驶测试,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依旧无法保证安全性。
没什么才炫耀什么
越是自卑越是会编纂谎言来炫耀自己,他没话可说啊!
就像前几天的法拉利女口出狂言,结果调查通报上一看,车子是她租来的。真正有实力的人根本不需要这样,人家都挺低调的。往大里说,公司也是这样,越是没文化的老板越爱附庸风雅,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事他们不了解。上网的时候也这样,韩国人总说XX都是他们的,因为他们没什么可拿出手的,就只有牵强附会一条路可走了。
反正正宗的炸酱面就是我们的,不是他们的。
例子讲完了,汽车销量不是全部意义,劣币驱逐良币这个规律一直都在,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
举个例子说,阿尔法·罗密欧用料非常良心,但是在华销量一直属于小众车企。同级别还有人给你用碳纤维传动轴么?新能源车里面,大众ID.4的顺滑程度一点不输造车新势力,甚至座椅等层面远远胜过造车新势力,但是销量还是不敌这些会表演的。因为消费者存在信息差,一些座椅的问题,直到长期乘坐才会暴露问题。
莱特兄弟曾说:“据我所知,鸟类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你觉得这些造车新势力除了老板个人魅力和辅助驾驶还有什么可拿出来炫耀的?是安全性还是续航能力?电机把造车难度下降到毕业会考的水准,不拿辅助驾驶说事,PPT都不好做啊。
自动驾驶的难点
应对雨雪等特殊天气难:路面的泥水等会把可视摄像头和雷达遮住,只能依靠驾驶员人工介入,哪怕是造车新势力也会提醒你,加装防滑链等设施之后不要开启辅助驾驶。
识别行人困难:人作为高级动物,十分不可控。随心所欲的老年人,飞奔的年轻人鬼探头都是很常见的,还有年轻情侣敢在斑马线涂鸦拍照。这对于机器的识别太困难了,即便是人工介入的话,大车还真不能保证刹停。目前AEB雷达功率和有效感应就20多米,刹停是需要时间的,民用车不是赛车,没有那么强悍的制动距离。汽车不是战斗机,没法搭载大功率雷达,退一万步说你不考虑自己的健康了么?
识别静止物体难:机器学习是一些公司认为的解决方案,一些公司用AI进行模拟学习,但是行人的照片和公交车广告或者路面广告牌,摄像头是需要学习哪些是真人。否则大数据就不会把董明珠的车身广告当做真人了,想想那些公交车的车身吧。也就是说麦当劳叔叔或者肯德基爷爷的出现在CBD的大屏幕上,都可能导致机器自动刹停,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车频繁无缘无故乱踩刹车的原因。现在一些车厂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交互印证,只是降低事故概率,仍旧无法保证安全。
算力有限,算法目前仍在完善,国内芯片产业不咋样这问题就不说了,即便是外企也没搞定一个完善的算法。
无法应对突发事件,比如说地道桥积水,机器驾驶会直接开过去,但是人不会。路面有个坑,人会踩刹车,目前机器还是会继续加速。
车企就无法使用高科技检测驾驶员状态:基于摄像头检测的疲劳驾驶检测都有人怀疑隐私问题,更何况其他检测手段。但是营运货车上面的联网摄像头检测就没人嚷嚷,真是十分的讽刺。
怎么正确使用/挑选辅助驾驶汽车
自己试乘试驾,别看个测评就赶紧买车,电商的卖家秀和买家秀还没体验过?
选择足够多的工况进行试验,不要销售说什么就是什么!
辅助驾驶只是打辅助的,真正的主力还是你这个司机。
别在闹市区放任辅助驾驶,因为不可控因素太多,比如横穿马路的行人或者乱窜的老年代步车
施工路段或者事故易发路段必须自己接管,锥桶和三角警示牌对目前的技术来说还很难识别。
榛名总结:
过度宣发的厂家,胆大包天亦或者是盲从的消费者共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它不是一个人的责任。归根结底,是人自己犯错,而不是技术不该研发。
自动驾驶目前有的厂家宣称了L4级别,实际上是限定场景的L4。说通俗点就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的区别,并没有达到量产使用的能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注意到,其实你还不如玩游戏的小年轻呢,至少游戏公司会捧着那些玩付费测试服的付费客户,而买了新能源车就恰恰相反。对于造车新势力,我期盼你们能有传统主机厂的严谨和品控,不是人家做不出来,而是没必要。
目前的自动驾驶就像开饭店,盘子再精致,花样再漂亮,也不如食物好吃来得痛快,毕竟是饭店,而不是影楼。
现在技术不成熟,都是驾驶员自己负责,千万别把自己的命交给机器。哪个厂家不服气,你问问他敢不敢负全责?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自动驾驶有错么?车本身没有错,有错的一直只是人而已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