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虚拟货币(中国式人肉搜索惊呆外媒)

  mp虚拟货币(中国式";人肉搜索";惊呆外媒)

近日,广东陆丰高中女生琪琪被某店主怀疑偷窃,遭人肉搜索。琪琪不堪忍受,投河身亡。这一悲剧引发社会对“人肉搜索”的新一轮大讨论。
“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启示
早在五六年前,一起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事件,就曾使这个话题受到举国关注。
2007年12月29日晚,北京一位叫姜岩的女白领在博客中记录了丈夫的“婚外情”后,从24楼跳下自杀。
姜岩生前曾在博客中记录了丈夫的具体姓名(王菲)、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并将博客密码透露给一名网友,委托该网友在12小时后打开博客。12月29日,姜岩跳楼自杀死亡后,该网友将其博客的密码告诉了其姐姐姜红。随后,姜岩的博客被打开。
自2008年1月开始,大旗网刊登了“从24楼跳下自杀的MM最后的日记”专题。在该专题中,大旗网将王菲的姓名、照片、工作单位等身份信息,全部披露。同时,姜岩的大学同学张乐奕在其注册的网站“北飞的候鸟”上刊登了《哀莫大于心死》等文章。天涯虚拟社区网则出现了《大家好,我是姜岩的姐姐》一帖……每篇网文后都有大量网友留言,对王菲的行为表示不耻和痛骂。更有部分网友到王菲和其父母住处外进行骚扰,甚至在王家门口的墙壁上刷写、张贴“无良王家”、“逼死贤妻”、“血债血偿”等标语。

(王菲父母家门口被网友“涂鸦”。)
迫于网络舆论的压力,2008年1月11日,王菲所在的公司发表声明,暂停王菲以及被指称为“第三者”的那位女同事的工作。
2008年4月,王菲将“北飞的候鸟”、大旗网、天涯社区三家网站告上法院,要求相关网站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工资损失及精神损害共13。5万元。王菲的代理律师表示,被告的三家网站在登载的文章中称姜岩是被原告逼死的、姜岩因王家的态度而迟迟不能下葬等,都是歪曲事实,是对原告的诽谤。
最终,法院判定被告侵犯原告王菲隐私权及名誉权罪名成立。天涯公司因在合理期限内及时删除了相关内容,被判免责。
法院同时表示,王菲在与姜岩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其行为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标准,使姜岩遭受巨大的精神痛苦,是造成姜岩自杀这一不幸事件的因素之一,王菲的上述行为应当受到批评和谴责。但应当指出,对王菲的批评和谴责,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应披露、宣扬其隐私,否则构成侵权。
“人肉搜索”发展简史:从娱乐到暴力
英国《泰晤士报》曾说,“人肉搜索”对于这个数字化时代而言,就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的确,“人肉”就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2001年前后,“人肉”一词开始出现在国内知名论坛“猫扑”上,始称“赏金猎人”。“猫扑”有种虚拟货币叫做“Mp”。网友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便在“猫扑”发帖并许诺一定数量的Mp作为酬谢。很快,“赏金猎人”看到这个帖子,就会动用各种手段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争先恐后地把答案发布在回帖里邀功。最后,提问者得到答案,“赏金猎人”得到Mp,皆大欢喜。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机制。
一开始,“猫友们”寻找的不外乎身边的人和事,但随着“人肉搜索”力量的强大,“猎人”们的行当便日益丰富。
2008年,一个“号召13亿人一起动手把她找出来”的“搜索令”,在网上迅速传开。一名年轻女子由于在视频中辱骂四川地震,引众多网友震怒。网友从声讨到寻找,再到警方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将其扣押,仅用时不到半天。
此次搜索行动是典型的“人肉搜索”,即通过“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的网络社区活动寻找当事方。网友通过其上网的IP地址,找到上网的具体地点;随后,其QQ号和QQ空间被找到,里面存储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比特币交易血型、居住地被公开。信息被公布到“主战场”天涯论坛后,更大的搜索网铺开。半小时不到,该女子的详细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和家人的信息等,已全数被公布。随后,公安机关根据网上提供的该女子的资料,在一家网吧将其抓获。
“非道德者”被揪出示众,有人大呼痛快,“人肉搜索”的威力迅速被网友认识,从此在网络空间一发不可收拾。“表哥杨达才”、“雷政富不雅照”……从扒贪官到扒“小三”,如今相亲对象、单位同事、上市公司均难置身事外。
国外也存在“人肉搜索”事件
“人肉搜索”并非中国特产,在国外也大量存在。
2005年6月,一个女孩牵的宠物狗在韩国首尔的地铁车厢内排泄,狗主人为爱犬擦拭后下了车,没有清理座位上的狗屎。这一场面被人用手机拍下后上传到网络论坛,媒体造出了“狗屎女”这一新词。
韩国网民为此发起了寻找“狗屎女”运动,很快就有人将这个女孩就读的学校、身份等信息传到网上。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这个女孩不得不公开道歉,却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一事件也成为韩国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导火索。
2008年3月初,视频网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美国海军士兵虐杀小狗的视频。视频显示,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夸奖一条小狗真可爱,然后把它残忍地丢下了悬崖。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约15万人观看了这段视频,并发表了4000多条评论。迫于压力,YouTube网站随即撤下了这条视频。经过“人肉搜索”,网友们认定虐狗的主人公是一名刚从伊拉克回到美国夏威夷的士兵David Motari。网友披露了Motari的个人资料,包括其电话号码以及私家车的照片,甚至还有他朋友的信息。
据报道,当时这件事甚至惊动了五角大楼,因为视频是发布在网络上的,而且具有“可调查性”,对美国军方来说有泄密的危险。
难道我们要任由更多琪琪式悲剧发生?
回到琪琪事件本身。

但凡看过电影《搜索》的观众,恐怕都对搜索的任性以及恶果有所惊悚,对搜索背后的病态人格深恶痛绝。随着互联网的日渐平民化、普及化,“人肉搜索” 登堂入室,似乎越来越常见,因而导致的悲剧不胜枚举。
琪琪这个正值如花似玉年龄的少女坠入冰冷的水中,再也没有醒来。“第一次面对河水,不那么惧怕。”这是她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在微博上留下的一句话。她不怕河水,怕的是闲言碎语,是一个个邪恶的打探欲和道德绑架。这是“人肉搜索”犯下的又一起罪行。
“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是这奔腾的火焰,最容易灼伤无辜者。众人的力量越大,参与“人肉搜索”的网友越多,所酿就的后果越可怕。在众人的狂欢中,那些被搜索的人向隅而泣,谁能体会到其中的悲伤?有的人甚至以死“谢”天下,谁又能体会到其中的绝望?人多力量大是有前提的,应该是正义的力量,如果是干的是坏事,力量越大造成的后果越不堪收拾。
正所谓玩火者容易为火所灼。蔡某某“逼”死琪琪之后,她也被“人肉搜索”,也成了“人肉搜索”的牺牲品,可悲复可叹。而那些兴高采烈“人肉搜索”他人的人,谁敢肯定有朝一日不被“人肉搜索”?鼓吹乃至迷恋“人肉搜索”的人,往往有一种旺盛的底气,认为这是正义的事业,甚至是替天行道,因为被“人肉搜索”的往往是贪官或该被挞伐的对象。殊不知,这是自造的虚幻感觉,也是法盲的体现。一方面,“人肉搜索”往往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哪怕他(她)确实是小偷,你也没有资格公开其个人信息和照片,更不要说借机辱骂了。另一方面,别以为戴上正义的帽子就可行苟且之事,何况所谓的正义是伪正义,是自以为是的正 义。
“人肉搜索”该停止了,那些疯狂点动鼠标的手该歇歇了。“人肉搜索”,是冒险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制止这类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公共秩序。
以一个花季少女生命的悲惨逝去,换取我们对“人肉搜索”的反思,代价显然是太沉重了。在“人肉搜索”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的可能性永远存在。难道我们还要眼睁睁看着更多的琪琪式悲剧发生?琪琪身亡后,有网友悲痛地评论道:“一路走好,相信天堂里不会有‘人肉搜索’!”
为避免悲剧重演,也许更值得期待的是,人间不再有“人肉搜索”。(网络新闻联播微信专稿 作者:王磊、江易易、裴彤 参考新华网、法制日报等相关报道)
微信公众号:网络新闻联播
(ID:wangluoxinwenlianbo
独家解读时下最热新闻,一线记者深入现场爆料。该账号由央视新媒体团队打造,努力给你有趣、有料、有种的新闻。欢迎订阅!

  
","content_hash"!"fbdc7f8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