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成都车展|局外人的视野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2021成都车展|局外人的视野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2021成都车展|局外人的视野”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成都车展|局外人的视野

2021成都车展|局外人的视野

一年前的2020年北京车展和小伙伴们提出「局外人的视野」的选题,初衷与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以让未参加车展的同事以旁观者角度来记录对车展的感受。

没有奔赴车展举办城市的舟船劳顿,亦没有展馆内歌舞升平式的嘈杂与喧嚣,人越是在远离且安静的状态下,越是能看清事物的原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抵是此意吧。

2021年成都车展,是幸运的。

8月6日宣布因疫情宣布延期,开幕日期另行通知,但仅6天后,成都全面恢复为低风险地区,车展组委会同步宣布成都车展延期两天开幕。这种有惊无险颇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感,于是,成都车展变得更加令人期待起来。

车展开幕的当天,我正在距离成都1700公里外的地方的阳光下看着摄像机监视器。闲暇之余,我会看一眼手机新闻APP的推送的新闻。为力求做到一个真正消费者角度看车展的效果,我并没有太多关注朋友圈中的“节奏”(朋友圈中同行老师们刷屏较多),而更多是看推送的车展新闻。

整体看,2021成都车展最火的两台车是丰田赛那和坦克500,不管是在算法精准的X条还是在网友活跃度极高的某易,关于这两台车新闻的互动都是相当热烈的。

中国汽车市场连续12年成为全球之冠,汽车的不断普及与大众化,孕育中国汽车市场独特文化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从首次购车,到换购/增购,中国汽车从欣欣向荣的增量市场转变为波澜不兴的存量市场,这个时间节点是2018年。

在过去三年时间里,竞争变得白热化,豪华下探、合资与中国品牌短兵相接,强者变得谨慎无比,而弱者,要么出局,要么卖房卖地断臂自救。是中国汽车消费者不喜欢汽车了,还是消费汽车的欲望降低了?都不是,而是符合他们消费预期的车型太少了。

比如,在泛城市SUV车型中,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在售车型接近120款,这其中绝大多数车型在产品力层面是较为同质化的,而糟糕的同质化现象又以中国品牌SUV更为突出。

作为聚焦SUV品类的长城汽车,最早发现了这一趋势,在看到定位3/4刻度座驾的哈弗大狗关注度空前的趋势下,再度祭出坦克300,而以时尚单品为方向的营销,更是让本应该是硬派SUV的坦克300变成可甜可咸的潮流IP。

如果说坦克300在开辟全新细分市场与品类的同时,还有几分迎合消费者的小心思,那么坦克500则更多是沉稳的、舍我其谁的自信。

在中大型越野兼商务的SUV中,除丰田霸道、雷克萨斯GX外别无他车。但令坦克500关注度“火上加火”的是,如今霸道已经推迟,GX无法在4S店买到。即便是选择平行进口,GX460的价格已经飙升至130万元+。

车长超过5米,非承载式车身,3.0T V6+9AT变速箱的动力系统都让坦克500成为整个高端硬派市场的唯一选择。差异化就是生产力,而制造差异化的手段只有技术。在技术战略上,长城汽车心中的老师就是丰田。

丰田赛那是当之无愧的成都车展的流量王,有知名媒体人感叹:谁能想到,这是一届被MPV刷屏的车展。作为局外人,从些许报道的视频、图片和与文章中,媒体老师们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事实上,我们一年前就预料到丰田赛那必火,彼时我们还写过一篇解析产品的文章,题目是《全新一代丰田Sienna塞纳:彻底爱了》。

我记得我们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

全新一代丰田Sienna塞纳的亮相,又一次把均衡的家用MPV的定义推向了新高度。

造型美、大空间、经济省油、四驱,是的,全新一代Sienna塞纳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无懈可击的MPV!但略显遗憾的是,全新一代丰田Sienna塞纳2022年才国产——还要等两年!

是的,原本2022年国产的赛那,在2021年的成都车展上就看到了,那么,成为车展流量明星也就毫不奇怪了。

直白地说,丰田赛那的火爆,除本身不俗的产品力外,更多是拜中国高端MPV市场的环境所赐——别克GL8在高端MPV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走过20年。

本田奥德赛、艾力绅国产并未动摇别克GL8,是因为这两台车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MPV,第三排更多是“摆设”。此前“塞纳”通过平行进口到中国市场收获了不错的口碑,无形之中,这也为国产后的赛那奠定了很好的舆论基础。

随着赛那的火爆,有不少观点认为赛那会终结别克GL8的王者之路,但在我看来,这似乎是杞人忧天了。抛开广汽丰田的产能受限不说,单单是赛那较为浓重的“奶爸车”的标签,就让他会失去MPV最为重要的一个市场——商务市场。别克GL8卖得好,并不是因为它宜商宜家,而是因为它宜商所以也可以宜家,但宜家赛那却完全不可能宜商,这是它的软肋。

在商务为主的市场,不讲求性价比、不讲求产品力。埃尔法卖得贵加价多,但作为姊妹车型的威尔法卖得便宜加价还少,但依然搞不过埃尔法。道理是一样的。

与丰田赛那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起亚国产的高端MPV嘉华的声音却不多,就在这本就不多的报道中,还有很大以一部分在揶揄,甚至是吐槽嘉华28.89-33.99万元的预售价格过高——是谁给的勇气、注定凉凉、降价5万再来看……

讲真,在北美市场,起亚嘉华和丰田塞纳一样,都是明星MPV,但到了中国市场却云泥之别,这最重要的原因,是品牌问题。

当起亚与现代在主流的B级车市场无法实现突破,只能在A级车市场勉强维持的态势下,引入高端产品,是和消费认知背道而驰的。这也就是为何当年合资品牌国产化,基本都是先生产高端车型,而后推出不断亲民的车型,这种自上而下的策略才是符合与迎合消费认知的。

豪华品牌中,新奔驰C级是流量担当,“奔驰小S”的认知标签已经成为它的核心卖点,至于动力、配置完全不重要。但毫无疑问,不管是奔驰E,还是奔驰C,都是奔驰S级恩赐给他们目标群体的“福祉”。

尽管奔驰E级有10个车身颜色可选,但黑色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一款奔驰C级让奔驰品牌的报道屡见报端,而携30款车型强势登陆成都车展的奥迪品牌,报道的只是千篇一律的新闻稿儿。

如今豪华品牌日趋大众,彼此之间的竞争,也不再局限于产品之间,而是进入到更为高阶的品牌调性和技术的竞争。就拿奥迪来说,当面对激烈竞争不得不降低成本而舍弃Quattro的时候,自然就变得平庸了。

数据显示,不管7月单月销量,还是1-7月累计销量,曾经豪华SUV销冠的奥迪Q5L已经被宝马X3低调反超。产品性能下降、品牌调性不及,眼下的艰难,或许仅仅是奥迪的一个开始。

上述种种表象背后却蕴含着意义。尽管成都车展“地位”不及北京与上海,但我却从这届成都车展看到了某种褪去浮华的转折的意味。

不知为何,一向高歌猛进的新势力似乎在本届车展上鲜有大动作,难道是特斯拉缺席无法激起新势力们的“斗志”么?

我记得4月的上海车展,简直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盛会,不管是豪华品牌车展前的各种之夜,还是车展媒体日的C位新车,似乎都和新能源有关。但成都车展上,我唯一记住的新能源车就是大众的ID.3。

作为大众MEB平台下且在中国市场投放的第三款车型,在ID.4和ID.6之后,大众肯定是要以更加入门的车型来撬动属于大众品牌自己的新能源车市场。ID.3是大众奋起直追的讯号。

当传统汽车企业要发力新能源车的时候,也是新势力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刻。大众正在以加速在新能源上的布局的方式来实现重振。

说到这里,看看我们某些售价不菲的新势力的车子,核心卖点是什么——续航、辅助驾驶,还是造型,显然都不是,卖的是感情与情怀——不是所有的车主都能做到免费品牌打广告、发声明。但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事出反常必有妖,另一句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至于成都车展气氛热烈与否,现场热闹与否,现场的媒体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有知名车评人发文称,感觉这届成都车展就是长城的主场,外加两台MPV的客串。

而另一车评人则对成都车展管理水平颇有微词,他发文称,按理说今天是媒体日,普通观众不能线上买票,但可以到现场买票参观,所以今天媒体日真的是乱得一批,各种带小孩的。而且展台销售从早晨来了就以卖车为主,这次成都车展真TM Low。

写在后面: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中国汽车市场当下所处的,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期,可预见的机会大把,而眼前的白热化竞争又足以让人绝望。

百年汽车产业,正在成为资本的角逐场以及泡沫的温床,6、7年前新势力浩浩荡荡,如今有多少已经寿终正寝,又有多少为不断降低的亏损而沾沾自喜。

车展,是汽车产业的风向标,它不会给出显而易见的答案,但是从车展的氛围与气质中却能发现某种端倪。每一个车展都意义非凡。

11月广州车展,或许是局外人,或许是局内人。

注:这是一篇没有图片的文章,因为拍摄任务未能参加成都车展,若给您带来阅读上的劳累,深表歉意。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2021成都车展|局外人的视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