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家车企减产,中国市场受到波及,汽车业深秋已至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全球多家车企减产,中国市场受到波及,汽车业深秋已至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全球多家车企减产,中国市场受到波及,汽车业深秋已至”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多家车企减产,中国市场受到波及,汽车业深秋已至

全球多家车企减产,中国市场受到波及,汽车业深秋已至

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汽湃君

来自汽湃(GREATAUTO)的报道

此前,一则“一汽-大众奥迪A6L、A4L、Q5L因受到芯片短缺问题影响,生产线停止生产”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在不久后,一汽-大众奥迪的相关负责人随即澄清,模糊的网传图片为谣言,一汽-大众奥迪的部分车型也只是受到芯片供应的问题而产量有所下降。

但是,笔者前段时间也正在看奥迪A4L这款车,在了解到相关消息之后,立刻打电话到销售那里询问。得知的结果,是目前新车供应量较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并且店内已无现车。虽然停产是谣言,但终端市场车型短缺的问题却是真实存在的。

目前全球芯片供应量紧缩的问题,已经开始愈演愈烈,不仅手机、电脑、显卡纷纷涨价,汽车业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波及。由于芯片供应严重短缺,造成了多家车企的销量断崖式下降。除了一汽-大众奥迪的销量严重缩水外,本田、大众、丰田等主要合资品牌也出现了这一问题。其中,本田汽车七月在华销量为10.81万台,同比去年七月下降20.9%,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的七月销量同比下滑程度分别达到了31.6%和10.3%,用“损失惨重”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小小芯片

为何会带来如此大的行业震动?

由于芯片产能断崖式降低,全球各大车企受到大范围的波及。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问:这么多受到影响的车企,自己的研发能力也挺强的啊?为什么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能卡住产能的脖子?

事实上,不论是自主的长城、长安,还是海外的大众、丰田,它们的自主研发能力都很强。分分钟搞一款全新的发动机出来,那都不叫事儿。但2021年的汽车,早已不再是曾经的汽车。在以前,汽车的主要结构就是机械,传动方式为机械液压传控。但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控制系统。

即便是如今结构最简单的低端车型,其内部所采用的电控系统也是十分繁杂的。从控制动力系统的ECU主控电脑,到ESP、ABS控制系统,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半导体芯片。而这些芯片,目前只有BOSCH、德尔福、大陆等汽车配套供应厂商在研发生产。

疫情之前,这些供应厂商生产足量、足质的芯片给海内外各大汽车厂商使用,大家井然有序、并无问题。但随着疫情波及海外各地,而这些芯片的制造,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随着芯片工厂的停产,海内外汽车厂商也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那么在东南亚的芯片主要产地,已经困难到怎样的地步了?根据相关报道,近期马来西亚疫情持续加重。而芯片产业重镇马来西亚,也处于“封国”状态。但是,马来西亚的疫情仍然持续,截至8月16日,其新增确诊病例达到了1.97万人。而意法半导体芯片供应商马来西亚Muar封装厂,目前在3000多名员工中,已有上百人感染,因疫情而牺牲的员工更是达到了20多名,情况急转直下。

另外,在东南亚地区,菲律宾等芯片出口国家,也正在遭遇着严重的疫情问题,芯片制造商纷纷停止生产,产能骤降。而这样的局势,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缺芯”的现状。

在全球化经济的当下,疫情带来的重创,无疑会使得芯片行业元气大伤。毕竟,在目前的半导体产业中,已经从传统的垂直整合(IDM)模式走向了代工生产(IEM)的模式。以自动驾驶芯片为例,英特尔、英伟达等厂商,设计开发出芯片,而东南亚的代工厂商则进行生产,从而出现了一条环绕全球的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是对整个行业致命的打击。以BOSCH的ECU生产流程为例,一般情况下需要环绕全球4个以上的国家、4个以上的州/市、总计行程超过二万五千公里。产业链上涉及的国家主要有德国、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五个国家。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工厂出现问题,都会冲击到整个产业链。所以,在这一次芯片短缺的困境中,最直接的原因,出在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疫情带来的影响

远比想象中更为严重

既然马来西亚的意法半导体封装工厂处于停工的状态,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就是绕开马来西亚进行生产,或者换装其他的芯片?不好意思,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马来西亚是汽车芯片集中封测产地,早在七月初,意法半导体的库存就已经在较低的水平区间了。BOSCH的ESP核心芯片是L9369,并且基本来自意法半导体。而在中国的乘用车市场中,目前基本上已经有70%-80%要用到ESP,随着意法半导体芯片的停产,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并且,ESP系统也是很多车企必须使用到的,一方面,如果自己再开发稳定系统的话,研发周期长不用说,就在半导体芯片这一个东西上,也需要进行大量采购,对于车企来说,把ESP换掉并不现实。

当然了,ESP芯片的短缺,仅仅是汽车“缺芯”的一个缩影。除了这种必要的芯片不够用之外,还有车辆驾驶辅助系统的处理器芯片、车载交互系统的芯片也处于短缺的状态。

在全球的汽车行业中,由于芯片问题,各大车企受到的影响也比想象中更加严重。8月19日,日本丰田汽车表示,由于汽车芯片短缺,计划9月将其全球产量削减40%,全球减产规模达到约36万辆,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汽车销量。

随后,大众汽车也表示,沃尔夫斯堡工厂将在暑假之后艰难重启,8月23日-27日将只开设一个班次,其产量也会受到波及。而奥迪在德国的两座工厂,也是国内进口奥迪的主要生产工厂,受到芯片减产的问题,夏休时间也将延长一周。

在国内,各大车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此前就表示,由于芯片问题,吉利旗下的车型产量也随之减少。特别是几何汽车的新能源车型,订单积压比较严重,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的状况。而比亚迪汉,也是由于芯片库存紧张,消费者在订车后,难以等到新车交付。

解决“一车难求”还要多少时间

又该怎样解决?

面对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购车季,国内市场上势必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若是在往年,车企们脸上都会“笑开了花”。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估计没有汽车从业者会笑出来。那么,芯片短缺的问题,到底会持续多久?

其实最终能否得到解决,取决于马来西亚的疫情控制。如果疫情控制得比较好的话,那么在今年年内,全球汽车的供应问题应该会得到恢复。但是,要想恢复到今年年初的产销规模,那至少也得等到明年开春之后了。

面对几个月乃至半年多的“真空期”,国内这么多的车企,又该怎样应对?其实,单靠车企的力量的话,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汽车产业链拉得太长,需要强大的体系力进行应对。

如果只是针对国内市场的话,合资品牌的困难会更大。在合资品牌的战略中,集团母公司会优先保证盈利能力更好的欧美地区需求,在国内的供应方面会有较大困难。而自主品牌则会率先恢复供应链,甚至出现市场份额提升的情况。

另外,想要抑制住这一问题,其实更需要产业链的协同配合。从车企的角度来说,合理控制芯片库存,实行远近结合、多措并举的方式,减少缺口。而从汽车政策的方向来看,更需要正确的疏导,以此来加强,加强供需对接,为车企减负从而确保国内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结语

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芯片短缺这个问题,并不只是影响国外,更广泛地影响着国内的汽车市场。从国内车企产销量减小、汽车销售终端价格提升这些表象就能看出,如何解决“缺芯”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当然,我们相信,凭借着国内汽车产业强大的势能,再加上管理方的疏导,这一问题会在不久后得到解决,国内汽车市场在经历了这一风波之后,又将扬帆起航。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姜磊律师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全球多家车企减产,中国市场受到波及,汽车业深秋已至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