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重案》︱规整又模式化的警匪片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怒火·重案》︱规整又模式化的警匪片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怒火·重案》︱规整又模式化的警匪片”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怒火·重案》︱规整又模式化的警匪片

《怒火·重案》︱规整又模式化的警匪片

电影《怒火·重案》讲述了在一次对国际毒枭集团的绞杀过程中,另外一股势力介入围剿活动,不仅将贩毒集团一网打尽,而且将前来执行任务的警察也残忍杀害,重案组警察张崇邦目睹战友被杀,深入追查后将嫌疑人锁定为昔日的同僚邱刚敖,阿敖也曾是警队的明日之星,但由于再一次任务中收到上级暗示暴力执法,失手杀人而锒铛入狱。宿命令二人再次纠缠,正邪对决的较量再次升级。

电影《怒火·重案》是一部规整又模式化的警匪片,遵循基本的类型叙事框架,双雄设定、正邪对决、正派黑化、高层操控等经典的香港枪战警匪片的戏剧冲突点被合理地安排在影片中,视听表达手段的娴熟使电影可以持续不断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也是港片在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的风格。

1、“完美”的反派

相比于正面形象的常规化,电影中的反面形象有更充分的塑造空间,一方面反派由于具备“坏”的属性,因而可以做出诸多无下限的恶性事件;另一方面,每一个个体的性格养成都无法脱离深层的社会动因,也即外部因素,成长的诸多遗憾造就性格的缺陷,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打破现存的生活秩序,外界的变化影响着个体的心理状态,最终表现出“恶”的行为其背后往往有荣格在分析个体无意识中所谈及的“情结”概念,反面人物的 “恶”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受到过去的影响,过去通常是令人难以释怀,正因如此,反面人物通常能得到道德层面的微小原谅,在法律层面则难逃最终的审判与制裁。反面形象也更为容易塑造出具有辨识度的人物与真实鲜活的个体。

电影塑造了过于“反派化”的反派,阿敖以近乎没有任何弱点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中,他的“完美性”体现在超乎常人的智慧与武力值;警察的职业使他的体能素质高于一般人,而极其缜密的计划则表现出他非凡的逻辑推理能力。没有世俗的欲望;也可以理解为他几乎没有弱点,这就导致他杀伐果断没有任何的常规的情感,例如怜悯与同情。原始人未开化的文明状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忍与凶狠,怀孕的女性与幼小的儿童都可以作为他达成目的的垫脚石。这样的反派过于“完美”。

反派阿敖的黑化路线源于一次极其不公正的审判,他得到上级的指令为达目的誓不罢休,阿敖失手将犯罪分子击杀,然而在法庭中,上司却公然否决自己对阿敖的授意,将自己从这一漩涡中摘除出来,获救者也利欲熏心,深谙中庸平和之道,谴责阿敖等人的过激行为,关键的证人阿邦也没有站在阿敖的立场为他发声,最终,底层的干警阿敖成为替罪羔羊。

刑满释放的阿敖开始自己的复仇之路,以毫无对个体温情关怀的杀伐果决的态度将曾经的助推者一一杀害,阿敖的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曾是是恶的对立,但是在一次不公正的处决后,他失去对秩序的信任,也失去对他人的信任,走上恶的道路,在痛斥阿敖对社会秩序的毁坏、对他人的伤害的同时,又对他抱有同情与怜悯等温和的态度,反派的人物设定塑造了阿敖这一复杂多元的人物个体。

2、“如果当天去追可乐的是阿邦,那么他俩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阿邦对自我身份的信仰决定了他不可能为了目标正义而抛弃程序正义,人的生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能进行审判的只有法律,而绝非某个人。换言之,阿邦不可能直接导致可乐的死亡,对可乐施加死刑已经是阿邦所能做的最为严重的惩罚,但绝不会杀人。甚至在上司授意非法收单获取信息的指令,阿敖都有可能会选择拒绝,从而另想他法。阿敖在当时也没有杀掉王焜的能力,他带领的队伍不具备与王焜进行火力对决的条件,人力、武器装备的差距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都决定了二人谁都无法取得压倒性的胜利,阿敖作为一名警察,必然会产生如此基础的判断。所以二人的结局会是阿邦没有杀人,阿敖也没有杀人,二人还是警队的主力担当。

事实上,阿敖对可乐的杀害也反映了他作为警察遵守的那套准则并不是他作为一个警察的身份应该遵守的,即信仰问题,而是掺杂了一种复杂的不纯粹的人际关系在里面,而无法抽离这种人际关系也导致了阿敖的冲动与不理智。阿敖杀人最为直接的动因是阿敖通过上司圆滑的措词敏锐地捕捉到上司的意图,且信任上司,他对上司的圆滑奸诈没有足够的应急预案,他信奉上级的指令,没有在上级指令与警察信仰发生冲突时做出清醒的判断与选择。

与他相反,邦主的坚定立场使他从一开始就从黑暗的关系网中摘出来,在影片开头,面对上级的贿赂收买,阿邦为维护警察尊严,捍卫正义,坚定了拒绝了与他们沆瀣一气,虽然他也因此被指责不够圆滑,失去了一些宝贵的晋升机会,甚至存在被上层打击报复的潜在风险,但是他依旧没有妥协,失去了钱权的同时捍卫了自我的坚定信仰,从这个角度来讲,二人遇到的问题是一致的,但二人的性格确实极为不同的,这也是阿敖入狱的深层原因,他的性格弱点造就了人生悲剧。

电影作为经典的香港警匪片,沿用常规港片的叙事框架,在人物设定、情节建构等方面都算不上有新意,这也是电影类型趋于固定的创作态势下在所难免的,但是电影仍然贡献了精妙绝伦的视听营造、“迷人”的反派角色与精彩的正邪对决等吸人眼球的画面内容。港片的黄金时代已然逝去,但港片的风采依旧卓然。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怒火·重案》︱规整又模式化的警匪片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