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现在娱乐圈还有真人吗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现在娱乐圈还有真人吗”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娱乐圈还有真人吗
来源:Sir电影(ID:dushetv)
作者:毒Sir
最近网上舆论很燃,很爆,很疯。
我却想说几个让人恍惚的「冷新闻」:#张学友60岁了#
前两天,网上流出几张歌神庆祝60岁生日照片。
所谓仪式,不过穿着便装,戴着口罩,在窄小的办公室,和同事们切蛋糕。
刘德华出道40年了,没仪式,没见面会,只是一人一镜,发了段1分钟短视频。
对了。张学友和刘德华同年出生,俩人生日只差两个月,今年都60了。
那首《十七岁》至今还躺在我的歌单里。
十七岁那日不要脸
参加了挑战
……
还有。#周杰伦昆凌捐款300万#
因为周杰伦本人没微博,没发ins,这消息还是被网友扒出来的。
这些新闻,让我想起十年前一个段子。
主角王菲。
那时刚接触微博的她,兴奋得像个小女生,说回到「青春期」,具体症状是,「刷屏、话痨、躁动不安」……
可如今再翻她的微博呢?上一条,已是6年前。
他们都去哪了?
我不是说他们的人,是说他们的「声音」。
当我们的互联网,正沉溺于此起彼伏的造神狂欢时。那些真正的「上古大神」,一个个销声匿迹。
随他们消失的。还有一个逐渐被我们忘记的娱乐圈。
活跃于80年代到千禧年之际。那个有趣、有脾气、有人味的娱乐圈。
最近一场盛大「撕番」再次回魂。
国剧《青簪行》,原本主演吴亦凡+杨紫(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吴亦凡出事后,杨紫粉丝比谁都气炸。毕竟,当初可是轰轰烈烈过的。
一边说,吴亦凡离海报中心更近,我家哥哥是一番!另一边反驳,杨紫名字放得更高,我家妹妹才是一番!
结果……国产影视界首次,剧集官博不敢提自家演员姓名。
明星本人更是躲了。
杨紫没正面回应,只发微博让粉丝「关注作品」;吴亦凡则完全没理。
撕番不是什么新事物了。甚至。曾经的明星,撕着撕着,撕出一段传奇。
那是80年代两大超级Idol。两人PK,争的不是某部剧的一番。
而是「香港乐坛一哥」:谭咏麟VS张国荣。
一开始,两个当事人倒无所谓,反倒调侃自己粉丝太「凶」。
没想到之后愈演愈烈。两人金曲一首接一首,作品质量越来越高。
竞争激烈到全城媒体纷纷站队,粉丝肢体冲突逼得警察出面维持治安……
怎么收场?撕番没有平息,而是当事人自己不玩儿了。
对,明星本人怒了。先是谭咏麟站出来。
当年金曲奖,谭咏麟上台后神情严肃,拿起话筒就说:
我不再参加任何音乐及歌曲比赛节目,不再领取任何奖项。
按理说,张国荣可以乘胜追击,一统歌坛对吧。
不,他更狠。没多久直接宣布退出歌坛,转战电影圈,隔年就凭借《阿飞正传》拿下金像影帝。
来去自由,快意洒脱,这便是他们的「撕番」全程。
一个说老子不领奖——因为拿够了,不拿也是「校长」。另一个说,那好,老子也不唱——做演员也能拿,还走戛纳红毯。
有意思?还有更有意思的。后来两人都「食言」了,相继复出,可没有一个人觉得有问题。
为何?转身归来,他们各自完成「业务升级」。
谭咏麟变成「校长」,与李克勤组成「左麟右李」成为经典港乐IP。制霸红馆,场场爆满。张国荣更不用说,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过程,我看到两位巨星身上,默契的「知轻重」。轻虚名,轻捧杀。重业务,重尊严。
他们并不是逃避,他们要赢过的,也不是对方,不是「一哥头衔」。是自己。
本质上,「谭张之争」是两个有独立思想的超级偶像要绝对掌控自己人生的宣言之战。不止他们俩。
那时的娱乐圈还奉行一条准则:作品是作品,人是人。作品必须严谨用心。而做人,是满屏的「我不在乎」。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明星说话上。人均金句制造机。
我简单举几个例子,带大家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信息量爆炸」。
舒淇:
人闷的时候,会想找个男人玩一玩……感情。
关之琳:
有女朋友的男人我试过,结过婚的男人我也试过,想做就去做,我没考虑那么多东西。
但是,我会顾虑到对方,对方的太太是怎么想,我会帮别人想,(所以)我希望不要让别人知道。
《今夜不设防》
最后,还是张国荣。
镜头前点起烟,大聊对林青霞女扮男装的看法。末尾还不忘「踩」一脚银幕外的观众。
乍一听,他们当然「不正确」,还有些「大逆不道」。我不想断章取义,放在当时背景里,他们说的话都意有所指。
舒淇说的是「欲望」,欲望乃人之常情,即使作为明星,她也不躲闪。
事实证明——正视欲望,最终成为了舒淇最宝贵的「财富」。
正如侯孝贤拍《刺客聂隐娘》时说:
只有舒淇才能演聂隐娘,要的就是她骨子里对于世俗不经意的不屑,和裂缝中对于温柔的渴求。
关之琳反击的,是香港狗仔说她「持靓行凶」。
既然媒体可以在背后追着我偷拍,在杂志上意淫我的情史,可以在物化女性的同时奸猾地为我戴上「行凶」的帽子……那我为何不大方承认?
张国荣,更明显了。他讲的是「性别」。
今天很多关于性别讨论的声音,怕都没有这段话直刺核心:道德。以道德之名定义性别,区分场景,是享受感官刺激又体面正确的伪善。
作品和人当然无法完全分割。事实上——那时的明星都或多或少,带着这份真性情走进作品,走完人生。
虽有遗憾,但不掩光彩。
那时的娱乐圈更有趣,更鲜活。
为什么?对于那些人,我们怀念的,不仅是「满不在乎」的敢说。而是他们敢说。
并始终为自己的「敢说」,负责到底。对于那个「圈」。我们怀念的,不是它输出了多少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而是它在发光的同时,能包容多少真实的瑕疵。
那时娱乐圈里,有两个「圈」最耀眼:京圈和港圈。
两个圈子性格不同,基因不同,传统不同。
但有一个共同点:无论艺人、导演、歌手……他们都有脾气。你在这里找不到24小时完美营业的明星。
先说港圈。刘德华,老好人,脾气好吧?他也说过别人坏话。
当时无线五虎和无线闹掰,刘德华想着带四个兄弟一起跳槽。谁知转过头,梁朝伟迫于生计,私下跟无线签约,刘德华知道后,心凉了一大截。
并对媒体放下狠话:
我把梁朝伟当兄弟,不知他是否也把我当兄弟。
演员之间直来直去,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直来直去。没有人哄着这些小鲜肉。
刘德华本人就是被「骂」红的——第一次拍戏,偷偷耍帅,导演飙脏话:
你们两个这么屌做什么啊!以为自己是拿破仑吗?
后来拍戏,又忍不住耍帅,杜琪峰飙脏话。
你这动作多余,别再**臭美。
再后来四大天王时期,港媒又酸他:
刘德华演不过梁朝伟,唱不过张学友,跳不过郭富城……
骂得对吗?不一定。
但这起码印证了当时娱乐圈里——明星(流量),不是全部。
导演,为作品负责;媒体,为大众服务;明星,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也要照顾自己的情绪、情义、私生活。
再说说京圈。这里的「京圈」是泛指,代表人物,第五代导演中的「小钢炮」。
冯小刚。在第五代中算「异类」,并非科班出身,在90年代被西方评论认为是一个「反叛者」。
「放炮」是他的强项。京圈内互相「骂」,还相对比较文艺。
冯小刚说陈凯歌是「象牙塔」里的人:
凯爷听我一句劝,象牙塔出不得,就得让他们想见见不着,不但不能收光圈,还得开光圈,越炫目越好。
意思,你不接地气。
骂媒体,骂演员,骂中国电影乱象,更是从来不留情面。直到2017年,他自己却被骂最凶。
用他的话说,「被骂到不敢说话」。17年上海电影节,冯小刚在论坛上,习惯性放炮,火力全开。
一句名言:
中国这么多垃圾电影,就是因为太多垃圾观众。
网络瞬间炸锅。
截图和视频大量传播,网友都觉得自己被骂“垃圾”,甚至到今天,每当冯小刚有新作出现,总有人引用这句话去讽刺本尊。
但,冯小刚当时是在骂观众吗?
回看视频全程,他骂的是导演,是市场,是整个电影工业。
「垃圾观众」之后还有后半段:
什么叫尊重观众?观众跟导演是什么关系?
说观众是导演的上帝,这TM多扯淡啊。
观众应该是导演的对手,我怎么征服你,用我最大的诚意把这件事做好,我认为这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尽管现在弹幕里都在给冯导「平反」。
可应该是冯小刚第一次意识到:规则变了。
现在互联网娱乐圈的规则是什么?是断章取义,是摇旗呐喊,是情绪主导。是一失足,永无翻身之地。
现在的娱乐圈是什么样?我说了不算,先请圈内人爆料。郝蕾在《十三邀》里分享过一次诡异经历。
某颁奖典礼。前一晚郝蕾和某女星一起吃饭喝酒,聊得不错。
第二天,红毯后台。那里没粉丝,没观众,没摄影机。郝蕾遇到昨晚一起喝酒的女星,于是笑着过去问她:
昨晚还行吧,有没有宿醉?
礼貌性问候,没啥吧。谁知对方的反应,让郝蕾,许知远,甚至屏幕外的我大跌眼镜。
郝蕾现场表演了某女星当时的表情。
没回话,点头,微笑——不好意思,您哪位?
郝蕾:「我tm昨晚跟鬼一起喝酒???」
接下来这句话,才是精辟总结。
我觉得还是客气了。
不是「大部分的人不真实」,而是,你看不见「人」。
明星接受采访。统一盛赞,必须端水,绝不得罪任何人。
明星微博发声。统一「抱歉占用公共资源」,哪怕至今没人说过「公共资源」是个啥。
明星评论时事。哦那不叫「评论」,那叫接力,叫跟队形,叫举旗。
你一个不小心忘举了,举慢了?恭喜,等着被骂吧。
明星捐款。
不能捐多,不能捐少,统一数额,个人名义封顶100万。多了叫炫耀,少了叫小气,慢了又挨骂……
娱乐圈失去人味,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数据。明星们相继被资本选择成为数据的「母体」,承受数据又诞生数据。数据不允许误差。但数据也有时候会出现bug。
请允许我再次举这个例子,太经典了。
微博电影号@电影首映室 发微博,说的是杨紫琼新剧。可翻开评论——全是杨紫粉丝在「控评」。
不仅如此。这些疯狂的,无意识的数据慢慢爬到娱乐以外。
除了明星。互联网能触及的地方,哪里有「流量高峰」,哪里就是魔幻之处。
奥运会顶流,夺金的运动员。小姑娘一张自拍分享心情,被说成「综艺转型」。以前晒过的收藏,鞋子,不是国货,就被骂「跪族女孩」。
教育界顶流,清华。
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附赠一本校长送的《老人与海》,寓意学习书中坚韧勇毅的品质。
《老人与海》?美国人写的书?是中国没书送了吗?
于是,清华大学,成为「中国之耻」。
容错率越来越低。
被选中的数据母体,必须是道德上的完人、言行上的老实人,或者,最好是一台绝不出错的永动机。
说到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娱乐圈?
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那些触不到的,幻想中金光闪闪的诱惑?
我还是举周星驰的例子。
周星驰电影常常笑底层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少林足球》,一秒钟几十万的师哥,把自己打扮成火星人的赵薇……
但这种笑是带着善意的,其实我跟你一样傻。
另外。那触不到的顶层就一定真光闪闪么?不一定。穷人(周星驰)穿烂的球鞋上,破了个洞。有钱人(谢贤)洁白的皮鞋里,袜子上也破了个洞。
只不过一个破在外面,一个破在里面。
人无完人。哪里都一样。
只不过有些人坚持面对自己的缺陷,不断成为更优秀的「人」。
有些人,在随波逐流中迷失,逐渐沦为数据中的分母。
正如《人潮汹涌》里的一段台词。
刘德华教表演,说到的两类人:
有些人是真正从肢体上体验角色,有些人塑造角色的外形,有些人只是把表演当作一种玩弄技巧的虚假交易。
有些人是死板、干巴巴地念台词,还有些人则是利用角色在仰慕者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点。
刚好又是刘德华。
那我就引用他出道四十年的「演讲」。不仅针对娱乐圈。致所有真诚而踏实的普通人。共勉。
当然要庆祝,但不是庆祝一个人红了40年。
是庆祝一个人,认认真真地工作40年,你们看到的每一幕,只是一个普通人叫刘德华每天辛辛苦苦工作的结果。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现在娱乐圈还有真人吗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