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健康新知|孩子不慎摔到头,一定要做CT吗?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健康新知|孩子不慎摔到头,一定要做CT吗?”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健康新知|孩子不慎摔到头,一定要做CT吗?
【孩子不慎摔到头,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做CT检查?】
近期,在我们的微信后台,有不少家长咨询到这样子的问题:宝宝逐渐学会自己坐椅子了,刚刚不小心摔倒了,头部着地,到了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做头颅CT检查,听说CT检查辐射很大,请问一定要做吗?今天我将在这里跟大家科普介绍一下,头颅CT的检查辐射量大不大?孩子摔到头部,一定要做头颅CT吗?其实,CT的电离辐射可能引起DNA损伤,从而增加未来癌症的风险,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家庭,避免宝宝经受不必要的折磨,也避免宝宝错失最佳治疗良机。
1、到底什么是CT检查?
大家可以简单理解,CT就是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传统经典的CT机器,由X线管和探测器组成,X线管围绕着患者旋转,并且产生X线束,探测器负责记录穿透身体的辐射。当然,如果这个问题更简单的理解:就是一堆射线穿过人体并且产生记录,从而得到图像——的一门技术。实际上肯定没这么简单,实际上原理更加复杂,但作为我们非影像科医生,其实很多深层的问题就不讲究了。
2、CT检查的优点是什么?
作为宝宝摔伤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头部摔伤的情况下,CT检查主要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精确地发现,有没有以下这些情况:颅内损伤,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脑挫伤、颅内出血等等。并且有利于医生决定下一步该如何决策和处理。
3、CT检查的辐射到底多厉害?
CT检查的辐射,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所以,非不得已的情况下,别轻易尝试。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不小心被撞到了,然后就趁机要求做这个检查,那个检查,好像把全身上下包括头发全部查一遍,然后就心满意足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子各种检查,受罪的更加是孩子啊!辐射最大的受孩子,只是自己的孩子啊!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苦口婆心地跟家长进行沟通,告知某些检查的必要性,也告知某些检查的不必要性和辐射,有的家长才肯慢慢接受,有的家长还会会怼一句:“医生,要是你不开,我孩子以后有任何问题都找你!”
到底CT有哪些辐射后果,这么可怕呢?这里跟大家列举几条权威调查数据大家就理解了:
据一项研究估计,在美国,CT的使用可能促成了将来所有癌症的1.5%-2%;每1000名暴露于10mSv辐射剂量(颈、胸、腹或骨盆单次诊断性CT扫描的剂量范围内)的个体中将有1人因该次暴露而发生癌症;一项研究估计,在美国仅2007年进行的CT扫描就可能导致将来发生约29,000例癌症;
CT扫描造成的辐射剂量是传统X线平片的100-250倍;儿科患者的电离辐射风险高于成人,应尽可能避免电离辐射。儿科患者的辐射敏感性增加,尤其是涉及甲状腺和性腺这类组织时。除了器官敏感性,儿童较小的体型解释了其接受的辐射剂量较成人相对更大。一项研究估计,1岁儿童行单次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成人高一个数量级;
头部CT检查对儿童造成的癌症死亡终生风险预测值要远高于成人,其原因是儿童后续生命更长,且某些发育中的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更高(如,脑或骨髓)。预测资料表明,对于1岁的婴儿,1次头部CT的辐射造成的癌症死亡终生风险为1/1500,对于10岁儿童则为1/5000。看了这些数据,真的是心有戚戚焉,毫无疑问,CT检查确实对于儿童造成的癌症风险是不容忽视的,直接看最简单的数据,1次头颅CT辐射可能导致1/1500(1岁以下)~1/5000(1岁以上)的癌症死亡终身风险,真的是能不做最好了!
4、宝宝头部摔伤,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做CT检查?
2岁以下儿童,满足下面的条件,可以暂时观察,不做CT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包括囟门正常)、无癫痫发作史,并且不存在持续呕吐;医生也不怀疑其受到虐待。
5、宝宝头部摔伤,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做CT检查?
2岁以下的宝宝,如果有下面的条件,建议考虑做CT检查,避免延误病情:怀疑儿童虐待
好了,看了今天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于CT检查的认识肯定是更深一步了,也更加应该明白,对于宝宝,能不做的检查,尽量不做!(特别是这些具有高辐射性的检查,能不做最好)。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白衣奶爸
孩子不慎摔到头,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做CT检查?
【冰淇淋伤胃?馋冰淇淋的人,怎么吃才健康?】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阮光锋营养师
【人缺血会有什么症状?】
缺血就是医学说的贫血,人缺血会有什么症状,如果简单的归纳,就两个字——“缺氧”;如果再详细的归纳,就是7个字——“组织缺氧的表现”;如果再进一步的归纳,就是——各组织、器官在缺氧后,产生的改变,从而表现出来的症状。
医学上的贫血
贫血,其实就是红细胞数量的减少或血红蛋白浓度(Hb)的下降。目前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为:男性成人Hb<120g/L,女性成人Hb<110g/L,孕妇Hb<100g/L(妊娠时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因被稀释而相对减少)。
吸氧能不能纠正缺血症状?
可以改善,但是效果不佳。血液只是在心血管内流动的一种流体组织,作用就是运输物质,就好比快递行业的运输车。一个快递公司,当运输车(血液)少了,货物(氧气)就运输不起来。所以,缺血时给予吸氧,但没运输的工具,效果自然就差。血液中的运输氧气的主要是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为什么会使人体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气大200~300倍,一旦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把氧气抛弃了),碳氧血红蛋白不仅不能携带氧气,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解离(就是已上车的氧不能下车了)。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其实一氧化碳中毒就是低氧血症,因缺氧而各器官出现的症状,其中以脑部最明显。
贫血的一般表现
最显著的体征是皮肤黏膜苍白,一般以观察指甲、手掌皮肤皱纹处以及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等较为可靠。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和思想不集中等,都是贫血早期和常见的症状,严重贫血时可有低热、皮肤干枯和毛发缺少光泽,并可出现下肢水肿。
缺血多与少,也有不同的症状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即每千克体重有70~80ml的血液。因此,体重为60千克的人,血量为4.2~4.8升。包括了流动的血液和小部分滞留在肝、肺和静脉丛里的存储血量。失血量占循环血量10%以下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因为心脏活动的加强和血管的收缩,以及储存血量的释放,都可以调节、补充血量,因此身体可不出现明显的症状。失血量占循环血量10%~20%时,可有头晕、无力等症状,其中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
失血量占循环血量20%以上时,则有冷汗、四肢冰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失血量占循环血量30%以上时,则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贫血不是一个疾病名称,不同原因缺血还有不同的其他症状:
1、缺铁性贫血
头发失去光泽、变脆,同时有反甲、舌炎、吞咽困难和异嗜癖。
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还有营养不良的表现,如消瘦、皮肤弹性差等。
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贫血,可并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黑便等。
2、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可表现为末梢神经炎,行走困难,触觉、位置觉减退或消失。叶酸缺乏还合并有情感改变。
3、再生障碍性贫血
除贫血外,还常伴有出血倾向和感染,出血部位广泛,除常见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外,还常有深部出血,如便血、血尿和颅内出血等。
4、溶血性贫血
贫血的同时还会出现皮肤、黏膜黄疸。
急性溶血还可伴有腰背及四肢酸痛、头痛、呕吐、寒战和高热,甚至出现肾衰竭。
慢性溶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脾大和胆色素性胆结石等。
5、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这类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引起的贫血,常合并明显的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等,有时会伴有骨痛、发热等。
人缺血会有什么症状?因缺血而引起的缺氧表现是共同症状。但不同的缺血原因还有其他的不同症状,寻找诱发缺血的病因,对预防、治疗贫血,甚是关键。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尘先生
人缺血会有什么症状?
【花120万用新药根治癌症,到底值不值?】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鹤立烟雨
【这些食物成分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助你降血压!】
首次揭示!这些食物成分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助你降血压!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现已有患者人数逾3.3亿,而且,每5位死亡者中就有2人死于心血管病,同时也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疾病。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血压高。
近日,来自北爱尔兰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肠道微生物组可以代谢食物中的类黄酮,并增强其心脏保护作用。 这个研究的价值是给了我们预防和干预的希望,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改变日常饮食就能实现降低血压的效果。 类黄酮,即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醇、黄酮、黄烷酮、黄烷-3-醇、花青素和类黄酮聚合物等, 非常多的植物,水果、蔬菜、茶叶和巧克力里都含多酚。 大部分类黄酮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一些菌群还能把它们分解为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物质。 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介导了膳食类黄酮与心脏健康的关系。
举几个例子: 1,常吃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可以影响腹部脂肪,其中有高达18.5%的影响可以由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和特定细菌的相对丰度来解释。 2,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食用含有一种类黄酮饮料4周后,显著增加肠道有益菌乳酸杆菌的丰度,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也明显下降。 3,对超过77000名中老年人进行的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每天饮食中包含更多五颜六色的水果和蔬菜的人,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大幅降低。也就是说,简单地改变饮食就有助于防止认知能力下降,从而预防老年痴呆症。 这次的研究发现,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包括浆果、苹果和梨等,与收缩压之间的关联有15.2%可以由肠道菌群来解释。
具体而言,较高的浆果,如草莓、蓝莓、葡萄、猕猴桃等摄入量,如果每天吃到1.6份,约120多克与收缩压平均降低4.1毫米汞柱有关,这一关联的11.6%可由较高的肠道菌群α和β多样性以及副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来解释。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肠菌博士
注意:知识官意见并非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个体疾病治疗方案,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健康新知|孩子不慎摔到头,一定要做CT吗?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