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奴主义奇袭,海底捞抄底失利,认输吗?
8月24日晚间,海底捞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
上半年,公司总营收200.94亿元,同比增长105.9%;净利润9452.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9.6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好消息吗?未必。
经营业绩低于管理层和市场预期。即使与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业绩比较,净利润竟然下滑了89%。2019年同期,海底捞净利润为9.12亿元。
海底捞在财报中指出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的因素包括:新开门店较多,相关支出增加;新开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回报的时间长于往期;门店营运仍然受到了疫情的持续影响。
新店扩张向来都是双刃剑。
在海底捞27年的历史中,可以根据其发展扩张划分为以下几个关键节点:
1994年,20多岁的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在四川简阳创办了海底捞。5年后,火锅店在西安开张,实现了他们第一个跨省市的飞跃。
2004年,北京有了海底捞门店。创业十周年,海底捞逐渐形成一定的口碑并慢慢站住脚,从省会城市跨进了首都。
之后进入了6年的沉淀期,默默努力,每年门店的增长仅是个位数。
2010年,海底捞第一次在单年增加了两位数的门店,全国门店数量达50家,但依然较为集中于几个主要城市,而非散点式布局。
2012年,第一间海外门店在新加坡开业,随后进入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遍地开花。
2016年,海底捞进入到了门店数量的高速扩张期。当年,海底捞的门店数量为176家。2017年至2019年,海底捞每年新增门店分别为99、193和302。
2020年的疫情,对实体餐饮行业的波及首当其冲,多数企业停止扩张甚至进入关店潮,海底捞却逆势开店,迎难而上抢占市场份额,全年新开门店544家,全球门店数量达到了1298家之多。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又增加了299家新店,全球门店数量为1597家。
掐指一算,相当于每天开出1.6家新店,扩张速度更是超过了去年的1.5家/天。
不可否认,在增量市场阶段,同质化产品如何迅速触及消费者、打通渠道是行业竞争的核心。适当的加密布点来提高覆盖面,提升获客能力。
开店扩张不无道理。
然而,海底捞追求的目标仅仅是门店数量上的剧增吗?
我们看到,在前期,海底捞的发展是稳健的,把精力用在了品控和服务上,并做好管理。但近两年的飞奔,似乎有些丧失理智。
本想趁着2020年开店成本最低的时候抄底,在危机中寻找先机,结果这场豪赌却遭到了沉重打击。
从2017年到2020年,海底捞营收的增速分别为36.24%、59.5%、56.50%、7.75%。2020年是海底捞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增速低至10%以下,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神话未能延续。
同期,净利分别为10.3亿、16.5亿、23.5亿和3.1亿元人民币,2020年较2019年下降超过85%。
狂奔开店最直接的问题之一,就是边际效应下降,增收不增利。
也就是,花的多了,赚的少了。
因快速开店,导致员工成本、水电行政开支等大幅上涨。报告期内,员工成本为71.6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75.8%,以14万员工来计算,平均员工成本约为5.1万元。;水电开支同比上涨92.5%,上升至6.9亿元。
另一个问题就是门店数量饱和,市场需求却没有增加,造成了单店平均翻台率下降。
对于餐饮业翻台率这个指标,我们需要综合实际情况辩证来看待。
翻台率并非越高越好,当翻台率过高,可能增强员工的劳动强度,会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这对于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但是翻台率过低,就会造成亏损。如何把握好这个度,确保盈利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餐厅是个重点和难点。
2016-2020年,海底捞翻台率分别为4.5、5.0、5.0、4.8和3.5次/天。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翻台率进一步下降至3.0次/天,跌到了海底捞单店的盈亏平衡线。
顾客人均消费也在下滑,从2020年上半年的112.8元,下降到2021年同期的107.3元。
张勇在股东大会上也承认自己对趋势判断错误。“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店多了,管理也就更难了。
海底捞在半年报中指出,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经营结果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调整及改善。
业绩公布当天,公司同时发布公告,舒萍已经请辞本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之职;施永宏请辞本公司执行董事之职。
舒萍是张勇的妻子,和张勇合计持有海底捞36.125亿股;施永宏为海底捞联合创始人,也是公司第二大股东,目前持有海底捞8.45亿股。在前文我们曾提及过两对夫妻一起创立海底捞。
此次重大人事调整,是否与海底捞今年的颓势有关呢?海底捞会有另一番景象吗?
股价暴跌、食品问题、涨价、盲目扩张、翻台率降低等,让海底捞体验了另一种被舆论关注的感觉。
海底捞就这么凉了?
200亿估值的巴奴的奇袭,就意味着海底捞的衰退吗?
火锅行业本来就是红海。巴奴和海底捞并非是零和博弈,也可以是相互学习和共同提升。
多数企业的成长会像不断攀爬的S曲线,以陡峭衡量企业的快速增长,平缓则是企业调整求稳的过程。
海底捞这个餐饮品牌,经历过不少风雨,穿越了几个周期,除了服务好,其供应链和品牌塑造等方面绝对能打。
只是,它还没有做到我们期待的那么好。
现在的海底捞在困境中,正处于一个转弯处。想要跨越新的曲线瓶颈向前发展,对于张勇和海底捞,是挑战也是机遇。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巴奴主义奇袭,海底捞抄底失利,认输吗?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